沿着蜿蜒的艺术乡建小道走进德清县康乾街道金鹅山村,随处可见未经雕琢的德清自然风光。在一幢老房的康乾前厅,童宝松正拿着一把篾刀,为乡从竹子上劈下一片片薄且宽窄均匀的村振竹篾。竹篾以前是兴注夸克扎龙的好材料,虽然现在被更加轻便的入新塑料制品取代,但童宝松对这门老手艺依旧十分娴熟。活力
龙年“问”龙。艺术乡建从去年开始,德清童宝松和他的康乾桑叶龙龙灯队相继登上杭州亚残运会开幕式暖场表演、央视跨年晚会的为乡舞台,这条以绿色桑叶为龙鳞的村振桑叶龙一度火爆“出圈”。
这条轻便、兴注好舞动,入新百度网盘让人过目不忘的桑叶龙的前身,是一条普通的青龙。2000年前后,从师傅手中接过接力棒的童宝松在青龙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江南地区栽桑养蚕,这条将片片桑叶化为龙鳞的‘桑叶龙’,不仅代表了农民们对蚕桑丰收的爱奇艺期待,也象征着丝路之源。”康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桑叶龙成了当地展现民俗文化的一张“金名片”,童宝松也成为了一名省级非遗传承人。“在街道支持下,现在每家每户都要派代表参与舞龙队队员的选拔,并且也都将此作为责任和荣誉。”童宝松说。26岁的姚俊是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博士生,每逢假期,他都要回到村里舞上一舞。“舞龙是我对家乡最深刻的印象,让舞龙这项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也是把对故乡的记忆延续下来。”姚俊说。
近年来,德清将乡村作为艺术空间,将村野化为画布和舞台,以艺术唤醒乡村文化之美,赋能乡村振兴。被艺术因子浸润的乡间田野,呈现一派勃勃生机:在金鹅山村,除了“削竹成龙”的童宝松和重焕生机的舞龙队,还有“农民作家”沈建平、“跨界”画家潘建华等文艺人才。
“我们的村子叫金鹅山村,高高的金鹅山就在我家乡下房子的东面,隔着一个‘十八亩田畈’和一条小小的金鹅山港。”沈建平在散文《金鹅山》中这样描写自己的家乡。从2014年第一篇散文《捻河泥》登上《德清新闻》副刊至今,他已经创作了百余篇散文,还出版了散文集《春天的雨》。而曾经是一名漆匠的潘建华,如今也能够画出一幅幅“上得厅堂”的花鸟画,成为了一名网红画家。
“艺术”与“乡建”在村子里双向奔赴、无缝衔接,并以独特的姿态屡屡“出圈”,展示着乡村的独特艺术气质。“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我们在各村文化礼堂成立了‘童宝松工作室’‘沈建平工作室’等,不断延伸文化触角。”康乾街道相关负责人说。